首页 最新动态 了解我们 媒体互动 声音观点 相关链接
搜索
吴思科大使接受埃及《金字塔报》海外版书面采访
2011/07/29

  2011年7月23日,埃及《金字塔报》海外版刊登了对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的书面采访稿,现将采访全文(中文稿)刊登如下:

  一、问:以色列就归还1967年被占领土问题上采取顽固立场,在此背景下您如何评估地区局势?

  答: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收复被占领土的正义事业,敦促以色列按照联合国有关决议,撤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领土。这不仅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地区局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方面,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对中东地区局势具有全局性影响,与中东其他热点问题之间也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中东地区就一天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中东地区局势,尤其是当前西亚北非地区正在经历的大变动,一定程度上又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但是,巴勒斯坦问题不应成为地区局势动荡的牺牲品,越是面临严峻复杂的局面,国际社会越是应团结一致,想办法、找出路,争取早日实现该问题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此不懈努力。

  二、问:您出访期间与地区领导人会晤有何成果?是否只为了解形势并向中国领导人转达有关情况,还是不仅限于此?

  答:中东问题持续60多年,迄今无法得到妥善和全面解决,也影响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就任中东问题特使两年多来,已多次访问地区国家,并与相关国家领导人、外交部负责人、巴以和平人士、专家学者等探讨如何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向前发展,积极做劝和促谈工作。我真诚希望为尽早实现地区和平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地区国家可信赖的朋友,中国长期以来在中东问题上秉持公平、公正的立场,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中方一贯坚定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争取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阿拉伯和平倡议”和“路线图”计划等基础上,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推动早日妥善、公平、全面解决中东问题。

  三、问:中方如何看待1967年被占领的耶路撒冷问题?

  答:中方深知耶路撒冷问题对于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以及有关各方的重要性,认为以色列应从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1967年被占领土撤出。中方对巴勒斯坦方面希望将东耶路撒冷作为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表示理解。耶城问题十分复杂敏感,希望有关各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四、问:哈马斯是被占领土人民的一分子,但西方因哈马斯拒绝承认以色列而不与其进行接触,中方对此持何立场?

  答:巴以局势最近一段时间发展很快,其中一个重要进展是巴勒斯坦各派于今年5月初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巴恢复内部团结不仅是巴人民的夙愿,也是国际社会长期以来的期待。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和支持,对埃及为促成巴各派和解所作贡献表示赞赏。客观地讲,哈马斯是巴勒斯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论是推动巴以和谈,还是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独立建国,都不可能无视哈马斯的存在。国际社会应冷静、客观地看待哈马斯问题,维护巴来之不易的和解局面,为切实有效地推动和平进程作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五、问:中方如何评价在埃及、突尼斯、也门和利比亚发生的革命?中方认为革命会将地区引向何方?

  答:这场社会政治运动起始于突尼斯,迅速波及整个中东地区,来势之猛、蔓延之快出乎各方预料。我认为,有关国家的内部因素,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民众的生活状况恶化,以及结构性政治、社会矛盾,是诱发此轮风暴的一个重要原因。地区国家民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希望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并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现在中东地区的深刻变化和不稳定局面还在持续,地区长期存在的宗教、民族、部落矛盾也搀杂其中,导致局势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为棘手。随着形势的发展,国际社会加大了参与力度,外部因素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形势究竟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最终结果如何尚难预料。

  多年来,中东地区饱受战乱之苦,民心思定。这是一片“流着奶与蜜的土地”,有着丰富的资源,辉煌的历史,绚烂的文化,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有权过上和平、富足的生活。五年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中东国家,提出了构建和谐中东的主张。作为阿拉伯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希望有关国家经过此次动荡,能通过对话协商,找到适合各自的发展之路,尽快走上稳定、和谐、繁荣的康庄大道。我本人曾在埃及工作生活十多年,对埃及人民怀有很深的友好情谊,衷心祝愿埃及在各方面不断发展,人民幸福。

  六、问:利比亚执政者执政超过40年,并准备将政权传他儿子赛义夫。国际刑事法院向卡扎菲发出逮捕令后,中国认为应如何解决利比亚的悲剧并为此做出何种努力?

  答:中方始终认为利比亚问题是利内政,只有利人民才有权决定其未来。中方将充分理解并尊重利人民做出的任何选择。

  关于利当前危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即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通过对话等和平手段政治解决利问题。迄今利危机已持续4个多月,利人民承受着巨大的战乱之苦。中方认为,在此形势下,利问题有关各方应以利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以地区和平与稳定为念,积极回应非盟等提出的和平倡议和促和努力,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立场,尽快开启和谈进程并争取达成实质性成果,早日结束利危机。

  中方自利危机之初就积极致力于推动利问题的政治解决,并始终支持一切有利于利问题政治解决的国际努力。中方认为联合国、非盟应为缓和利局势发挥更大作用。前段时间,中方先后接待了利政府特使、外长欧拜迪和利“国家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主席吉卜里勒访华,积极做劝和促谈工作。今后,中方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利危机朝着政治解决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为切实缓解利日益恶化的人道主义状况,中方分别向埃及提供了100万美元现汇、向突尼斯提供了303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和200万美元现汇,用于两国与利比亚边境的难民安置。目前中方正在评估利比亚人道主义状况,将积极考虑提供新的人道援助。

  七、中方是否支持并以何种方式支持埃及及其革命?

  答:埃及是阿拉伯和非洲地区大国,埃及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作为埃及的友好国家,中方尊重埃及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并相信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埃及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埃及内部事务。今年3月以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副部长翟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等分别访埃,与埃方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支持埃及恢复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变革所作的努力。我们向埃方提供了6千万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另提供1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用于安置埃及和利比亚边境滞留难民,及时调整了赴埃旅行安全提醒等级,中资企业在众多在埃外资企业中率先复工,这些都充分表明中方对埃及的理解和支持。今后中方将继续向埃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