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动态 了解我们 媒体互动 声音观点 相关链接
搜索
周文重: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机遇,进一步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稿
2010/12/0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在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求我们具有更广阔的全球视野,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认真研究世界产业转移新趋势,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努力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一、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有利于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世界经济保持长久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一是世界经济仍处于长周期的上升期,除美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均不面临经济衰退之忧。二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与增长质量提高相辅相成,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增强。三是各国经济政策沟通与协调不断深化,共同应对世界经济风险与挑战的意识增强。四是主要经济体微观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具备较强再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世界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金砖四国”、“展望五国”、“新钻十一国”等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带动占世界人口总数80%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首次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经济板块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相互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局面。

  (三)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声音增多。但市场化和信息化仍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两大根本力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四)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世界科技正在信息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四个制高点上加快发展,其最新成果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加速器。

  (五)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全球已形成北美、欧盟、东亚三大区域合作板块,其中东亚区域合作最具发展潜力。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

  上述世界经济主要发展趋势为我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是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格局演变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国际社会越来越看重我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与我开展经济合作的愿望不断增强。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息息相关,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有利于我进一步抓住机遇、化解挑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世界科技革命为我承接科技转移成果、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提高了广阔空间,为我升级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是东亚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有利于我进一步构筑以区域合作为依托、以双边自贸协定为补充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为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新机遇

  (一)全球制造业转移和分工达到新水平。一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发达国家新一代主导产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呈加速外移趋势。二是全球制造业领域产业分工正从产业间分工转向各个产业内部分工。

  (二)服务业外包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目前全球服务业外包规模超过1.2万亿美元,并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服务外包最多的国家为美国,约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2/3,欧洲和日本约占1/3。

  (三)东亚成为承担全球产业转移的代表性区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每年吸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20%。今年来,东亚国家和地区顺应全球化、信息化要求,积极利用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四)跨国公司继续成为推动全球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据联合国相关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近50%的全球总产出、60%的世界贸易额、90%的全球直接投资额,全球80%的国际技术转让活动和90%的科研开发活动也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

  总体上看,全球产业转移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五至十年将是全球产业加快转移的时期,这为我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机遇。发达国家继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制造业,有利于进一步壮大我制造业实力。全球服务业外包也有利于我利用外部机遇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未来五至十年,我劳动力成本低廉等比较优势仍将继续为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必要基础条件。

  三、我应积极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一)增强我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有意识地从国际经济体系参与者向贡献者和建设性改革者转变,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上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重点参与有关国际贸易规则、产品标准等制度性安排的制定。改革和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改革和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确保国内制度和国际规则之间的对接。

  (二)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管理水平,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灵活运用汇率、利用和税率等政策组合,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三)切实做到互利共赢。高度重视有关国家对我贸易顺差的关切,更多照顾有关贸易伙伴的利益,争取双赢共赢。进一步加快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大幅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解决对外贸易争端的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重要战略经济利益。积极探索通过资本市场国际化开创参与全球要素配置的新方式。

  (四)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加强与各国在研发方向选择、基础研究投入、重大项目团队建设和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吸引外资重点转向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设立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等方式提高利用外部智力和研发资源的水平。

  (五)合理引导企业对外投资。注重用好并购及战略联盟等新方式,推动企业国际化能力建设。加大对“走出去”投资企业的引导、管理与服务,通过政府间协调,减少我企业可能遇到的投资保护阻力。

  (六)制定和实施我应对国际产业转移总体战略。一是与我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充分体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与我新型工业化战略相适应,有利于我走结构优化、效益良好、环境友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配置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与我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相适应,有利于提高我自主创新能力。四是与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鼓励我东部地区扩大吸引外资,同时鼓励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七)加强对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提高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一是用好用足我比较优势,继续通过政策倾斜扩大吸引和承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先进制造业,并利用其实现我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为我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中心创造条件。二是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业向我转移,推进我服务业市场有序开放,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后台服务中心和地区管理中心。三是继续鼓励“就业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内特别是中西部转移。四是严格限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向我转移。

  (八)优化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制度环境。一是进一步落实、细化和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充分体现“有放、有保、有压”的原则,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关服务水平。二是系统梳理和清理各地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措施,切实鼓励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向我转移。三是对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进行政策引导和调整,把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促进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