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动态 了解我们 媒体互动 声音观点 相关链接
搜索
赵进军谈世博会的机缘与公共外交功能
2010/08/13

  2010年3月8日,在全国政协召开的题为“走进世博、共享世博”记者会上,赵进军曾说同上海世博会有工作缘分。趁本刊夏季号以上海世博会与公共外交为专题的机会,本刊编辑部副主任柯银斌专访了赵进军,主要内容从了解上海世博会申办背后的故事,到上海世博会的公共外交功能。——《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

  与世博会的工作机缘

  柯银斌:赵大使,多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在2010年3月8日全国政协的记者会上,您提及同上海世博会的工作缘分,具体情形是怎样的?

  赵进军:1993年,中国甫加入国际展览局(总部在巴黎,以下简称国展局),我即作为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首席馆员担任驻国展局的常驻代表,并参与了昆明1999年园艺世博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申办工作的几乎全过程。因此,我说同世博会有缘分。

  柯银斌:您当时主要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

  赵进军:主要是在国展局两次年会的间隔期间,同国展局秘书处保持日常联系和合作。我同国展局现秘书长洛塞塔莱斯(西班牙人)及当时的主席诺盖斯(摩纳哥人)很熟,是好朋友,人际关系好对我开展以上工作非常有利。他们会很友善地提醒我一些关于申办需注意的事项。申办世博会是很激烈的竞争。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所经历过的这两次申办工作最终都获得了成功。

  柯银斌:原来这两次成功申办都与您的工作密切相关,那么,昆明园艺世博会和上海世博会有什么不同呢?

  赵进军:首先昆明园艺世博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档次不同。根据国展局规定,上海世博会是最高档次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它最大的特点是,以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参展的主体。因此,它是代表国家的一种展览行为,是各国借此向世界展示各自国家形象,开展面向民众外交的一大盛会,实质上有着很强的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大竞赛的性质。因而各国都会把自己最好的、独特的、或有科技或文化创新的东西拿出来竞展。例如,上海世博会上,法国拿来了米勒的作品《晚钟》,凡高的作品《阿尔的舞厅》和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青铜时代》等七件国宝级艺术珍品。丹麦馆展出了著名的丹麦美人鱼。捷克的两块国宝级浮雕历史上第一次被取下运往上海展出。英国馆的造型非常独特,像一支美丽的蒲公英,科技含量很高。而红色中国馆大气磅礴,喻意“鼎盛中华、东方之冠”。再从展期上看,上海这一档次的世博会,每五年举办一届(逢五、逢十),其会期最长,达6个月。而其它专业性世博会的举办并无严格年份限制,其会期不超过3个月。

  柯银斌:也就是说,综合性世博会的影响力将超过其它专业性世博会。您能介绍一下世博会的有关趣闻吗?

  赵进军:迄今,全世界共举办过40届世博会。1851年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参观人数达630万,这在交通不便的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说,几乎每一次的世博会都能给世界留下许多惊喜。例如,芝加哥世博会将好莱坞电影推向世界,而最令全世界熟知的世博建筑则是巴黎铁塔了。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人为此建造了这座铁塔,塔高324米,塔重7000吨,这在当时创下了建筑史上的奇迹。今天,每年有600多万游客登上这座最代表欧洲的地标性建筑。可以说,100多年来铁塔为法国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铁塔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国家映成红色。当时正在访法的胡锦涛主席夫妇与希拉克总统夫妇在映红的铁塔前合影,这一象征性极强的照片刊登在法国大报——《费加罗报》的头版上,成为中法友谊和中国文化年的永恒纪念。

  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趣事

  柯银斌:看来每次世博会对主办国的国家形象提升,以及之后的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那么,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如何?

  赵进军:我的一位侨居法国的朋友,给我看了一本110年前印制的介绍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画册。其中拍下了各参展国当年修建的展馆,都像宫殿一样非常壮观,看后令人惊叹,其中也有气势不凡的中国馆。中国馆的正面是仿北京孔庙的高大牌坊,上面书写着“国民乐利”四个大字,既苍劲又大气。牌楼后面是仿故宫的多层宫殿式传统大屋顶建筑,是非常独特别致的东方建筑。我不知道这些中式宫殿和牌楼是如何在巴黎建造起来的。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和国力一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还告诉你,今天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内有一件同1900年巴黎世博会有关的文物。发现它也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使馆公务员小刘跑来对我说,他发现一层会客室里钢琴的琴键是象牙做的,因此他判断这琴一定很珍贵和有来头。我听后去查看,发现象牙钢琴上面有一排已不太清晰的法文字,写着“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大奖”,我当时很高兴,这是一件文物啊!已经100多年了,钢琴的音质还很好。为什么大使馆里会有这样一个百年前的文物呢?原来大使馆是1964年中法建交后我们从国民党手中接收过来的,在此之前,清庭也有驻法国的公使馆。因此,使馆内留下来许多历史上的珍贵物品,例如,在大使官邸客厅里有一对黄花梨木的中式太师椅,很珍贵。据说是李鸿章1896年访法时使用过的。同钢琴可说是同一时代的。

  柯银斌:真有意思,不仅您的工作与世博会有缘分,您的工作场所也与世博会有缘。那么,知道那架钢琴的来历后,如何使用呢?

  赵进军:我在驻法使馆工作多年,原来只知道有一架旧钢琴放在一层会客室里,但确实不知道这是1900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文物。当我知道后立即决定将钢琴移到大使官邸并安放在宴会厅的一角,当有国内外重要客人去时我会作介绍。1900年对法国人是非常自豪的一年,因为那一年法国巴黎在同年同城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这是非常难得的荣耀。而1900年对中国人却是悲愤和耻辱的一年,那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并占领北京,书写下中国近代史上的国难之年。这在当年是中法间多么大的反差!有了这架世博钢琴,其后每当五四青年节时,我都会组织使馆的年轻外交官去官邸参观这架钢琴,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希望能通过这件实物,让当代青年感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上海世博会的选址决策

  柯银斌:时间过去了110年。当年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两年来连续主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中国的变化确实太大了!听说上海世博会的选址采纳了您的建议,具体情形是怎样的?

  赵进军:现在大家都知道,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场地位于黄浦江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的黄金地段,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最初的选址并不在这里。2001年,在申办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后,我回国休假并专程到上海了解世博会的选址情况。上海世博局的一位同志陪我到浦东内地看场址,那是一片农村,四周是看不到边的稻田。我当时觉得,这样的会址没有突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感到很失望。当晚,我向上海市一位主要领导坦率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建议选择世博会场址应借重黄浦江的优势。他听后点点头并立即表态说,你回巴黎后可以向国展局表态,上海世博会将在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举办。后来,听说上海市作出极大努力,拆迁了200多家工厂和许多老的民居,其中最难的要数搬迁百年老厂——江南造船厂了。我为我的建议被采纳而特别高兴。上海有关举办世博会的方案和作法有创新、有亮点、有深度,完全打动了各国代表。他们认为,展馆的选址美化了市容、改善了居民生活、完全符合上海世博会确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如果你在世博园走一圈,你一定会对上海人民为世博会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而感动。那么多的灵感、创意和革新举措,令国际专家们赞叹不已!当年动迁的老百姓居住条件大为改观,他们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关于申办世博的决策。而迁到长江口的江南造船厂今天建造出30多万吨级的巨轮,比搬迁前最多生产7.5万吨级轮船不知高出多少倍!这就是世博会带来的了不起的社会进步和经济效益。

  柯银斌:您说的很有道理。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提供一个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机遇,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

  赵进军:世博会和奥运会被称为世界两大盛会。而世博会较之奥运会,参与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更多,持续的时间更长,现场观看的人数更为庞大,特别是对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例如,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其中还有22个非建交国,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游客(其中境外游客350万)买票入场,这些数字将打破世博会史上的许多记录。因此,这对中国绝对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一个机遇。至于能否利用好这一机遇,要看是否以外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和可接受的方式,把一个进步、开放、友好的真实中国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这是世博会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是能否有效开展公共外交。

  上海世博会的公共外交功能

  柯银斌:本刊作为中国第一本公共外交的专业期刊,非常希望听到您关于上海世博会与公共外交功能的看法。

  赵进军:“公共外交”一词是1965年美国塔夫兹大学外交学院院长埃德蒙·格里恩提出并得到国际认可的。概括说来,公共外交就是以政府为主导,集合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体民众的力量,以有效方式对外说明本国的内外政策和真实情况,以消除误解和误判,树立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要向本国民众真实介绍外部世界。总之,公共外交涵盖的范围很广,核心是在政府主导下以本国和外国民众为主客体的全方位外交。国内的一些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公共外交这一概念和实践。大家熟悉的赵启正同志在担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时就主张在我国开展和加强公共外交。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委会组成,赵启正当选主任,公共外交被列为本届政协外委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得到外委会委员的一致赞同。同年,外交部在新闻司设立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处室。2009年我国召开驻外使节会议,中央主要领导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可以说,这次会议吹响了公共外交的号角。2009年,全国政协外委会组团赴上海世博园调研,并提出“以世博会为契机加强公共外交”的调研报告,受到上海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好评。两年来,全国政协外委会已举办多次主题为公共外交的研讨会,以对此深化思考、集思广益,并决定创办一个刊物《公共外交通讯》,以便更好推动公共外交的普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今年政协工作报告中对外事委员会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杨洁篪外长在两会答记者问时也明确指出,公共外交是中国外交重要的开拓方向,外交部已为此做出工作部署。可以说,开展公共外交在我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更使公共外交生逢其时、大有可为。

  柯银斌:这就是说,上海世博会应成为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舞台。

  赵进军:你说得很对。上海世博会将是我国推动和实践公共外交的一个非常大的舞台。在184天里,将有上百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政要将出席包括开幕式、各国馆日、文化节等各类活动,预计将有两万多场节目。毫无疑问,如此丰富多彩的世博活动,将是世界级的文化大交汇和文明大交流,是拉近中国与世界距离的绝佳机会,当然也是我们学习和开展公共外交的宝贵舞台。

  今天的中国已大大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中国的实力快速增长,中国的一举一动、包括发生在国内的许多事情都可能引发外界的不理解、曲解、误解、甚至会出现敌视和敌对等现象。怎么办?除政府主渠道的应对外,还必须加强全民的公共外交意识,扩大国民在对外交流中的主人公作用,把握公共外交的“细雨润物”功能,让每一位公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对外展示21世纪中国人民的思想、风采和胸怀,这是公共外交取之不竭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兴未艾的公共外交没有穷期,将与共和国的成长相伴相随,直至永远。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