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动态 了解我们 媒体互动 声音观点 相关链接
搜索
马灿荣:增进相互了解,扩大互利合作
——马灿荣在中德论坛会议上的发言
2010/11/30

  这次中德论坛将如何增进中德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作为主题,我认为非常重要和必要。了解是合作的基础,是建立信任的前提。无论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国家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互了解,合作和信任都是不可持久的。

  中德两国人民有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特别是建交38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迅速、全面和卓有成效地发展。在此过程中,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在不断增进和加深。

  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相互怀有友好感情,愿意成为朋友。友好和合作是双方共同愿望,是两国民意的主流。也是中德关系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它是建立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些最本质的了解和认知基础之上的。主要是:中德两国地理上相距遥远,没有地缘政治上的直接利害冲突,也没有重大自由的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出口和贸易大国,中德都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自由贸易市场。

  中德两国人民都是勤劳刻苦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赞赏德意志人民的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茍,德国也非常钦佩中国人民的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中德两国都拥有灿烂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德意志人民尤为羡慕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

  两国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业中一直相互支持,中国一贯支持德国统一,德国政府也在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中国人民特别赞赏德国政府和人民对自己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明确态度。

  两国在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愿意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中国高度重视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德国也非常重视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和作用。

  所有这些,都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是两国关系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但是,中德两国人民之间,在相互了解和认知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相互了解还很不充分,不深入不全面,甚至有许多误区。在中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德国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跟不上中国的发展变化。虽然反映的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缺乏深入了解,认识存在严重误区。不少人仍停留在对前苏联和前东德的了解和认识上,不了解两者之间的巨大本质差异,因而认为中国“不民主”,“专制”,“独裁”,因而对在这种体制下发生的一切都持批评和指责态度。

  (二)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如达赖、西藏、台湾以及东突等问题上,缺乏了解。

  (三)适应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心态复杂,担心疑虑较多。

  (四)不放心我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应当看到,通过德国媒体反映出来的德国对中国认知的缺失和误区,在各界和各个阶层有不同表现。无须违言,极少数人对中国存在偏见,他们从根本上不喜欢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因而对中国持强烈批评态度。但绝大多数是由于对中国缺乏了解,或者说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我在德国工作强烈感到,凡是到过中国的人,对中国的看法多数比较积极,而还没有到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人,对中国的看法则基本上同媒体相似。

  对于如何更好地增进了解,特别是增进德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我有如下看法和建议:

  (一)直接接触是增进了解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我们要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多做工作。

  首先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最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保持保持和密切领导人之间的经常性接触,高层互动机制化,两国总理年度会晤的商定要具体落实;领导人之间的热线电话要充分发挥作用,从“应约”到必要时主动通话,通报情况,协调立场,双方政府部门之间、政党、议会之间加强联系,尤其要发挥议会人大和政协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我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他们同德国建立联系发展合作的积极性很高,渠道多元,且资金等条件便利,应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同德国各地县开展合作,做好增进相互了解的工作。

  (三)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努力促进德各媒体对中国的真正了解和正确认识;进一步改善驻华记者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采访便利;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多邀请德各媒体包括地方媒体编辑记者访华,让他们实地更多了解中国。加强两国媒体之间交流合作。前不久媒体研讨会形式很好。

  (四)加强文化交流。文化在促进相互了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多渠道密切双方交流,通过演出、展览等活动,生动客观全面介绍中国。这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德中同行已经结束,效果很好。2012年我在德办中国文化年,机会难得,应高度重视,及早谋划,精心准备,使之在促进德各界对我了解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五)加强智库、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德有大量报告,研讨,目前我参加较少,应更积极走出去,主动介绍。多邀请德专家、学者、智库访华;开展共同研究;建立内部就重大问题沟通磋商机制。

  (六)解放思想,积极研究利用德媒体和公关公司为我客观介绍中国提供帮助。目前我对外宣介面临语言翻译、人才不足、不适应受众习惯以及缺乏渠道等诸多困难。可考虑邀请德一些负责任、严肃、有影响的公共机构包括媒体提供帮助。不是宣传,而是客观全面介绍中国,达到更好效果。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